❷头;头绪。如:笔端;两端;变化多端;思绪万端。引申为缘由。如:借端闹事。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
❸开头。如:发端;开端。
❹详审。《国策·赵策一》:“韩魏之君视疵(赵臣郄疵自称)端而趋疾。”
❺古布帛长度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币锦二两”杜预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集韵·二十六桓》则谓“布帛六丈曰端”。
❻古礼服名。《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
❼双手捧物。如:端茶;端盘子。《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
❽究竟;真正。蔡伸《满庭芳》词:“端不负平生。”陆游《病中绝句》:“此生端欲老江湖。”
❾多;深。谢庄《月赋》:“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❿姓。
出处:语词卷 • D • duān •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