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美术卷 • 摄影 • 人物 • 中国
词条 | 邹伯奇 |
释义 | 邹伯奇 邹伯奇(1819—1869) 清代科学家。字一鄂,又字特夫,广东南海(今广州)人。精通天文、历算。1844年完成《格术补》一书,用数学方法叙述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规律及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1844年制成中国第一台照相机。同年完成的《摄影之器记》和另一篇文稿论述了光学原理、暗箱制作、感光版制造以及拍摄、冲洗等方法。其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早期摄影术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出处:美术卷 • 摄影 • 人物 • 中国 邹伯奇(1819—1869) 清科学家。字一鹗、特夫,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一生几乎都在家乡研究自然科学和经史。曾奉命测绘广东省地图。总结中国几何光学的成果,进一步用数学方法表述反射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还制造计算尺、折射望远镜、“摄影器”等光学仪器。著有《甲寅恒星表》、《赤道星图》、《黄道星图》、《格术补》、《摄影之器记》和《测量备要》等。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天 文 学 • 总 类 邹伯奇(1819—1869) 清代科学家。字一鹗,又字特夫,广东南海(治今广州)人。精光学、天文、历算。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总结国内有关几何光学方面的经验,写成比较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格术补》,在《墨经》和《梦溪笔谈》中有关光学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关于反射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另著有《甲寅恒星表》、《赤道星图黄道星图》、《补小尔雅释度量衡》等,均收入《邹徵君遗书》。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人 物 邹伯奇(1819—1869) 清末广东南海(治今广州)人,字一鹗,又字特夫、徵君。通晓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仪器制造等,曾任上海机器制造局附设书院教习。他总结我国有关几何光学方面的经验,写成比较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格术补》,并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关于反射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规律,以及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另著有《甲寅恒星表》、《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曾创制表演地动说的“七动仪”、计算尺、观象仪、浑天仪、时钟、象限仪等。他创制的摄影器,留下了自己久未脱色的照片,与欧洲银版照相法的发明(1839年)几乎同时。后人将其部分论著整理辑成《邹徵君遗书》刊行。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