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品中正制度
释义
九品中正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  亦称“九品官人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始倡于曹操(155—220)执政时期。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187—226)采纳吏部尚书陈群(?—237)建议,于各州郡设中正,由司徒选定是地在朝官员之有德望识见者充任,掌本地士人之察访、品评和举荐。品评标准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谓之九品。中正据士人德才和家世确定品级、作出评语,上报朝廷据以授官。士人品级并非一成不变,可有升降,由中正据察访情状三年更定一次。品第人物重德才而不专重门第,不失曹操“唯才是举”、不计门第原则。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司马懿(179—251)当权,规定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以地方豪族充任,定品遂重阀阅而轻德才,致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隋代罢除之,始行科举制度。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