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❶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如周朝九夷之称。郭璞《尔雅注》:“九夷在东。”亦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尚书·大禹谟》有“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旧时亦用以称外国人。
  ❷平坦;平易。与“险”相对。如:化险为夷;履险如夷。《列子·汤问》:“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
  ❸侪辈;等辈。《史记·留侯世家》:“诸将皆陛下故等夷。”
  ❹陈设;安放。《礼记·丧大记》:“奉尸夷于堂。”
  ❺诛锄;削平。如:夷灭;夷为平地。《国语·周语下》:“夷其宗庙。”参见“夷戮”。
  ❻古代锄类的农具。《管子·小匡》:“恶金以铸斤斧锄夷锯欘。”恶金,指铁。
  ❼蹲踞;傲慢。《论语·宪问》:“原壤夷俟。”邢昺疏:“夷,踞也。俟,待也。”《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❽通“怡”。喜悦。《诗·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❾通“彝”。常道。《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诗·大雅·烝民》作“秉彝”。
  ❿通“痍”。创伤。《左传·成公十六年》:“命军吏,察夷伤。”
  ⓫无形象。《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
  ⓬作语助,无义。《孟子·尽心下》:“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⓭姓。战国时有夷之
出处:语词卷 • Y • yí • 夷
  ⑴ 古代夏族及以后的汉族对周边各民族的泛称。又常在前加数字“四”,称“四夷”,即东、南、西、北四方的夷人。《尚书·大禹谟》有“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⑵ 亦称“东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如夏至周有九夷之称。郭璞《尔雅注》:“九夷在东。”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南方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