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词条 | 乡农学校的办法及其意义 |
释义 | 乡农学校的办法及其意义 乡农学校的办法及其意义 篇名。梁漱溟撰。作于1934年,收入邹平乡村书店出版的《乡村建设论文集》。认为中国近百年史,是在国际国内双重压迫、天灾人祸双重摧残之下的一部乡村破坏史。起死回生的良策“便是乡村人有自觉有组织的来自救”,乡村建设运动“实在就是乡村自救运动”。提出出于“推动社会,组织乡村”的用意,成立乡农学校,由乡村领袖(校董、校长)、成年农民(学生)、乡村运动者(教员)三种人组成。乡村运动者须“撮合”乡村领袖与乡民,引导其探寻、磋商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激励志趣,并激活乡村。乡农学校普通部的功课分为两部分:各乡校共有功课,即识字、歌唱和精神讲话,精神讲话是将中国的旧道理巩固农民的自信力,然后再输入新知识新道理来改革不适用的一切;各乡校不必相同的功课,即根据所处环境因地制宜的功课,如山地宜指导植树,匪患地区宜进行自卫训练。认为与革命的农民运动和教育界的乡村教育、民众教育运动的区别在于:不是农民运动,而是乡村运动;不是乡村教育,而是乡村建设,根本的是乡村自救运动,以表示乡村的整个性、建设性和自身性。还指出,乡农学校可分为以成年农民为对象的普通部,以少儿为对象的儿童部少年部,以妇女为对象的妇女部和培养干部的高级部。收入《梁漱溟教育文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