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太平天囯县以下的地方官。据《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村每二十五家设“两司马”,每百家设“卒长”,每五百家设“旅帅”,每二千五百家设“师帅”,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设“军帅”,都由保举或公举本地人充任,故称乡土官,简称乡官。平时管理地方事务;有警则组织武装,执行军事任务。
出处:语词卷 • X • xiānɡ • 乡
词条 | 乡官 |
释义 | 乡官 乡官(xiānɡ ɡuān) ❶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等为乡官,掌佐县令治一乡之事。其治事之处亦称乡官。《汉书·黄霸传》:“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颜师古注:“乡官者,乡所治处也。” ❷太平天囯县以下的地方官。据《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村每二十五家设“两司马”,每百家设“卒长”,每五百家设“旅帅”,每二千五百家设“师帅”,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设“军帅”,都由保举或公举本地人充任,故称乡土官,简称乡官。平时管理地方事务;有警则组织武装,执行军事任务。 出处:语词卷 • X • xiānɡ • 乡 乡官 ❶秦代以前多指乡级政府治事之所。汉代沿用。 ❷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等为乡官,掌佐县令治一乡之事。通常由政府选任,有位无禄。隋代初年指州都、郡正、县正等以下光初主簿、光初功曹等佐官。因其不理政事,故称乡官。唐代县以下里正、乡长亦统称乡官。 ❸太平天囯县以下地方官统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乡官 太平天囯县以下的地方官。《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村每二十五家设“两司马”,每百家设“卒长”,每五百家设“旅帅”,每二千五百家设“师帅”,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设“军帅”,都由保举或公举之本地人充任,故称乡土官,简称乡官。平时管理地方事务;有警则组织武装,执行军事任务。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其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