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明代作家
词条 | 杨慎 |
释义 | 杨慎 杨慎(1488—1559) 明文学家、学者。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新都区)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修撰。世宗时为经筵讲官,以议“大礼”事获罪,谪戍永昌。投荒三十余年,死于戍所。以博学冠一时,一生著述多达百余种。工诗,曾与何景明等为诗友,所作富于才情,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又工文,善词曲,对民间文学也颇重视。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升庵遗集》,又有词曲《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二十一史弹词》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明代作家 杨慎(1488—1559) 明四川新都(今属成都)人,字用修,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博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正德十二年因谏阻武宗出游未成,称病归。世宗即位,改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被杖,戍云南永昌。乃游历名胜古迹,考察风土人情,致力于音韵、诗文、艺术、地理、民俗等著述。曾与何景明等为友。其诗富于才情,但有拟古倾向。贬谪以后之作,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对民间文学也颇重视。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但也时有疏失。著作达一百余种,后人辑其重要者为《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明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以“议大礼”违旨,受廷杖,戍云南永昌卫。《明史》本传称他“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作有杂剧《洞天玄记》、《太和记》(该剧一说为许潮著),散曲集《陶情乐府》、《玲珑唱和》及词话话本《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又名《二十一史弹词》)。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作家、演员 • 作家、理论家 杨慎(1488—1559) 明学者、文学家。四川新都(今属成都市新都区)人。正德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后因谏议大礼贬谪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流放近四十年而卒。哲学上,以元气为生成天地万物的终极原因,提出“元气者,天地之极”(《升庵外集》卷二十五)。认识论上,主张“身躬阅之”,反对空谈。在性情问题上,持性情统一说,赞成《易》“利贞者,性情也”(《升庵外集》卷五)之说,认为性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同上)。好文学。论诗坚持“性情”之说。反对宋人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病。认为文不论繁简难易,“惟求其美而已”。清妙与丰艳皆可为美。为学推崇汉学,反对宋学,尤力斥朱熹,开批判宋明理学之先声。其著述考证事实,极为赅博,开清考据学风。有《升庵内集》《升庵外集》《丹铅总录》。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