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符合。如:言行相符。
❸符命。班彪《王命论》:“〔刘邦〕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哭,以彰赤帝之符。”
❹符号。如:音符。
❺符箓。如:符咒;护身符。
❻姓。
出处:语词卷 • F • fú • 符
词条 | 符 |
释义 | 符 符(fú) ❶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用金、玉、铜、竹、木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 ❷符合。如:言行相符。 ❸符命。班彪《王命论》:“〔刘邦〕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哭,以彰赤帝之符。” ❹符号。如:音符。 ❺符箓。如:符咒;护身符。 ❻姓。 出处:语词卷 • F • fú • 符 符 古代国君传达命令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金、玉、铜、竹、木制成。上刻文字,分左右两半,右半在朝廷,左半在外官或兵将之手。国君有事,使节持半符至,外官合符以验真假。战国、秦、汉时两国关系的信符亦称符。汉代自文帝时始颁与郡守铜虎符、竹使符,作为发兵的凭证。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兵制 符 公文程式。始于晋。时尚书所下公文称符,三公府、大将军府、州府所下亦然。唐代凡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的公文皆曰符。宋代诸州对属县行文用符,末云符到奉行。明代为皇帝下达的一种文书,由殿阁大学士起草,以下之诸司。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符 古代朝廷颁发的、用作证明身份的信物。多金、玉、铜、竹、木制。现存的符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如“杜虎符”。多用于政治、军事领域,最常见者为兵符,它既是出入国境、关卡、军营的凭证,又是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观两者相合以验明真假。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青铜器 • 器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