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郑玄 |
释义 | 郑玄 郑玄(127—200) 东汉经学家。字康成,世称“后郑”,以别于“先郑”郑兴、郑众父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后,聚徒讲学,弟子众至数百千人。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但喜综合,以《周官》为真周制,凡不合者皆归入殷制;以《礼》注《诗》,造成许多附会。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中《毛诗》、“三礼”注,即采用郑注。另注《周易》、《论语》、《尚书》和纬书;不满公羊学家何休之说,又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以反驳之。并撰《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均佚,清袁钧《郑氏佚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孔广林《通德遗书所见录》、黄奭《高密遗书》也有辑载。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郑玄(127—200) 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后,聚徒讲学,弟子众至数百千人。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但喜综合,以《周官》为真周制,凡不合者皆归入殷制;以《礼》注《诗》,造成许多附会。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中《毛诗》、“三礼”注,即采用郑注。另注《周易》《论语》《尚书》和纬书;又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以反驳何休。并撰《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均佚,清袁钧《郑氏佚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孔广林《通德遗书所见录》、黄奭《高密遗书》也有辑载。 ![]() 出处:哲学卷 • 经 学 史 • 人 物 郑玄(127—200) 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后,聚徒讲学,弟子众至数百千人。以党锢之祸被禁,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喜综合,以《周官》为真周制,凡不合者皆归入殷制;以《礼》注《诗》,遂多附会。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中《毛诗》、“三礼”注,即采用郑注。另注《周易》、《论语》、《尚书》和纬书;又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以反驳何休。并撰《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均佚。清代袁钧《郑氏佚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孔广林《通德遗书所见录》、黄奭《高密遗书》也有辑载。《后汉书》卷三十五有传。 ![]() 出处:语言学卷 • 语言学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