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部 部( bù) ❶部位;部分。如:上部;中部;内部;外部。 ❷部门。常用为机关或组织单位的名称。如:外交部;宣传部。 ❸旧时按察区域名,亦即谓分部按察。《汉书·尹翁归传》:“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❹门类。如:经、史、子、集四部。参见“部居”。 ❺队伍。指军队。如:率部突围。《文选·扬雄<羽猎赋>》:“浸淫蹴部。”李善注:“部,军之部伍也。” ❻安排布置。见“部署”。 ❼统率;统辖。如:所部。《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❽书籍、影片等计数单位。如:一部二十四史;一部纪录片。有些方言也用于车辆、机器等的计数。 另见pǒu。出处:语词卷 • B • bù • 部 部( pǒu) 通“培”。小阜。应劭《风俗通·山泽》:“部者,阜之类也,今齐鲁之间田中少高卬,名之为部矣。”参见“部娄”。 另见bù。出处:语词卷 • P • pǒu • 部 部 ❶官署和行政区域通称。汉代刺史分部,又称部刺史。北齐中央诸署之下常分诸部,郡县亦多分部置尉。北魏则有“八部”,各置大夫,地位相当于尚书诸曹;又置天地东南西北六部大人官。隋以后历代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 ❷军事编制单位,指军之部伍,汉有部、曲。宋代将一级以下有部,其统兵官为部将。南宋初,部分军队亦曾以部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如右部、后部,相当于军。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部 音韵学术语。上古的韵部的简称。如通常称上古的韵部为“鱼部”“蒸部”“职部”等。出处:语言学卷 • 音韵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