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còu  ❶通“凑”。汇合;聚会。《周礼·夏官·合方氏》“掌天下之道路”郑玄注:“津梁相奏。”
  ❷通“腠”。指皮肉。《仪礼·公食大夫礼》:“载体进奏。”
  另见zòu。
出处:语词卷 • C • còu • 奏
zòu  ❶进;奉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汉书·丙吉传》:“数奏甘毳食物。”
  ❷臣子向君主进言、上书。如:启奏;奏上一本。《书·舜典》:“敷奏以言。”参见“奏章”。
  ❸特指进刀、运刀。见“奏刀”。
  ❹作乐;演奏。如:独奏;合奏;伴奏。杜甫《秦州杂诗》:“城上胡笳奏。”
  ❺取得(功效)。参见“奏效”。
  ❻通“走”。《诗·大雅·绵》:“予曰有奔奏。”
  另见còu。
出处:语词卷 • Z • zòu • 奏
  亦称“奏章”、“奏疏”等。中国古代臣僚向帝王进言陈情的文种之一。源于《尚书·尧典》“敷奏以言”,指直接用语言陈事。秦时,臣僚上书统称为奏。汉代成为文种名称。《文心雕龙·奏启》:“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上书称奏。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历代沿用。两汉也把奏事称为“上疏”、“上书”;唐代有奏钞、奏弹;明代有奏本,用以向皇帝谢恩、认罪和循例报告事项;明制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清康熙年间始用奏折,凡涉及机密事件,可奏折上达,后成为各省督抚及部院大臣报告政务的主要文书之一。至民国废。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档案 • 中国文书与档案史 • 文书与档案的名称
  文书名。一种公文程式。即臣下上呈帝王的文书。汉代凡群臣上书于皇帝的文书有四种,其一即为奏。其后分类渐细,名称不同。如汉代的奏记,唐代的奏抄,宋代的奏札、奏状、奏笺,明、清的奏本。清代分类最细,根据言事内容及章疏形式的不同,又有奏片、奏书、奏折、奏帖等名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