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
词条 | 极地臭氧空洞 |
释义 | 极地臭氧空洞 极地臭氧空洞 位于极地上空大范围臭氧层厚度减薄和浓度减弱的区域。以南极上空较为明显,北极上空也有出现迹象。习惯上将极地上空臭氧总量降到低于200多布逊单位(表示大气臭氧总含量和浓度的单位)的区域称为“极地臭氧空洞”。主要由地面上使用氯氟烃(氟里昂之类)造成。臭氧层有保护低层大气免遭强紫外线侵入的作用,臭氧层出现空洞,会导致人类皮肤癌等疾病的增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为防止极地臭氧空洞扩大,1985年3月在维也纳,美国、日本、加拿大、苏联等20多个国家签署了国际公约——《臭氧层保护条约》。在此基础上,又于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上制定了限用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际合作框架性协议——《蒙特利尔议定书》。在2002年因各地减少氟里昂致冷剂的使用,极地臭氧空洞的扩大有减缓趋向。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