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奥伯斯佯谬
释义
奥伯斯佯谬
奥伯斯佯谬  全称“奥伯斯光度佯谬”。若恒星均匀分布在静止无限的欧几里得空间,夜空的面亮度应与恒星表面亮度相等,而实际夜空是暗黑的。天文学上将这一理论与观测间的矛盾,称为“奥伯斯佯谬”。由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Heinrich Wilhelm Matthäus Olbers,1758—1840)于1826年提出,故名。即使天体之间有消光物质,这个矛盾也仍然存在。奥伯斯佯谬的解释涉及到宇宙的膨胀和年龄。由于宇宙在膨胀,根据多普勒效应和哈勃定律,来自星系和组成星系的恒星的光波长变长,光子能量减少。这些天体离我们愈远,光能减少愈多。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由于光速是有限的,当观测遥远天体时,我们实际上得到的是它们的历史信息。计算表明,要看到一个均匀、明亮的夜天空,我们的视线必须达到1024光年,也就是必须追溯到它们1024年或者更早的历史。然而那时这些天体还没有形成,宇宙的年龄也只有1010年量级。因此,我们不能看到一个均匀、明亮的夜天空。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天 文 学 • 星系、宇宙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