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尼慈兹
释义
尼慈兹
尼慈兹  彝语音译,意为“祭祖”。彝族祖先崇拜祭仪。云南巍山彝族,每三年举行一次,以村寨家支集体祭祖。祭祖时间在春节期间,祭期为三至五天,多于年初三日开始,祭坛固定设在村东头顶头的一家家堂中。由毕摩(亦称阿毕)主祭,并请若干吹鼓手吹打伴奏。初三日晚,按家支排列顺序,将各家各户供奉的祖灵,由长子托在茶盘中恭敬地送到祭坛前,然后穿过三道三枝黄栗树枝立成的三角架下进入祭坛。按祖先的辈分,把祖灵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于祭台,毕摩诵经,吹鼓手吹奏,以示“迎祖”。全村各家各户的祖灵送入祭坛后,各家便在自家祖灵前烧香、点灯,并供祭上各种年节食品。然后,牵一头大肥猪(按户轮流饲养)至祭台前,毕摩诵经,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接着,在上次祭祖后的三年中生得第一个儿子的人家,向先祖敬献各种祭品,以示“报祖恩”。仪式毕,选一当年第一次来村中拜年的新女婿杀猪。猪肉除留下部分作祭献外,其余以户平均分配,各回家再祭祀家堂中供奉的诸神。当晚,各户留一人(多为长子)在祭坛守护自家的祖灵,并通宵烧香、点灯,以示后代子孙昌盛。次日,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在祭坛前院坝中“打歌”,欢度佳节。第三天,全村男性老少(女子不参加)上山举行隆重的“木杜兹”祭典仪式。第四天,各户家长将祖灵上裹着的红布(约3厘米宽、16厘米长)、竹片(约3厘米长)、尖刀草(约3厘米长)取下,并一一换上新的,包缠好,称为“换祖衣”。毕摩一一为各家诵经,吹鼓手吹奏。这时,已婚无子人家,向各家,特别是向人丁兴旺的人家,讨取从祖灵上取下的红布,称为“要祖衣”(据说,要得红布后,拼凑缝制成婴儿衣,就会得子)。第五天下午,各家长子,将祖灵从祭台上取下,置于茶盘中,按送入祖灵的先后顺序,将祖灵托到毕摩面前,毕摩诵经祈祷,用松毛蘸清水,滴洒于托祖灵人的头上,以示先祖保佑后代子孙。然后,将祖灵抬回家中依次供奉,称为“接祖”。全村“接祖”完毕,祭祖大典即告结束。整个活动隆重而欢乐,为巍山彝族最盛大的祭典。
出处:宗教卷 • 中国民间信仰 • 少数民族民间信仰 • 祭 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