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根据地
词条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释义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包括鄂豫边、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1929年5月,徐子清、萧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河南商(城)南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929年11月,舒传贤、周狷之、余道江等领导安徽六(安)霍(山)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皖西革命根据地。并分别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师。1930年4月,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同时红十一军改编为红一军,6月成立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治委员。5月中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央分局成立(在安徽颍上县新集镇),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主席。11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1932年1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至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到20余县,拥有约350万人口,红军达4.5万余人。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主力于同年10月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的红军重组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王平章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转移北上后,留下的部分武装组建为红二十八军,在高敬亭等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根据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