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祔祭。古代专指帝王宗庙及孔子庙的祔祀,后来通指在其他祠庙中的祔祭。《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裴松之注:“魏氏配飨,不及荀彧。”《晋书·裴秀传》:“咸宁初,与石苞等并为王公,配享庙庭。”《明史·礼志四》:“〔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逾年,帝曰,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
❷媲美。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即汤若士(汤显祖)《还魂》一剧,世以配飨元人,宜也。”
出处:语词卷 • P • pèi • 配
词条 | 配享 |
释义 | 配享 配享(pèi xiǎnɡ) 亦作“配飨”。 ❶祔祭。古代专指帝王宗庙及孔子庙的祔祀,后来通指在其他祠庙中的祔祭。《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裴松之注:“魏氏配飨,不及荀彧。”《晋书·裴秀传》:“咸宁初,与石苞等并为王公,配享庙庭。”《明史·礼志四》:“〔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逾年,帝曰,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 ❷媲美。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即汤若士(汤显祖)《还魂》一剧,世以配飨元人,宜也。” 出处:语词卷 • P • pèi • 配 配享 陪同主神享受祭祀。儒教每一位级别较高的主神,都有一些下属的神灵。下属神灵中级别较高者,可陪同主神享受祭祀,称“配享”。级别较低者,随从主神享受祭祀,称“从祀”。主要的配享情况有:皇帝最有功德的先祖配享上帝、地祇(也有以最有功德的已故皇后配地祇),颜回、孟轲等配享孔子庙庭。后又增加曾参、子思,称“四配”。汉以后儒者中,只有王安石曾一度配享孔子庙庭,后降为从祀,再后又取消其从祀资格。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礼 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