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官名。辽代置,为北面官。无职掌。授给大功臣,是大臣的最高荣衔。
❸见“於越”。
出处:语词卷 • Y • yú • 于
词条 | 于越 |
释义 | 于越 于越(yú yuè) ❶地名。即越。《荀子·劝学》:“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杨倞注:“于越,犹言於越。”一说,于为“干”字之误。 ❷官名。辽代置,为北面官。无职掌。授给大功臣,是大臣的最高荣衔。 ❸见“於越”。 出处:语词卷 • Y • yú • 于 于越 官号。辽代置,为北面官。无职掌。授给大功臣,是大臣的最高荣衔。臣属于辽的西北某些民族、部落,亦置。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于越 契丹官名。遥辇氏部落联盟末期,痕德堇可汗时产生。时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于可汗。公元903年,耶律阿保机任于越,4年后,以遥辇氏于越位而受禅。契丹开国后,此职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虚衔。《辽史·百官志》:“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由此而设的大于越府“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公德者不授,辽国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终辽之世,授此职者仅十余人。辽时,另于北面属国官中亦设“于越”一官。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于越 即“於越”。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南方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