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冈石窟
释义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在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又名云冈),东西绵延约1000米。主要的石窟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现存洞窟53个(主洞21个),造像5.1万余尊,最大的高达17米。雕刻的风格,是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传统和吸收外来影响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石窟寺
云冈石窟  中国著名的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因武周山高处名云冈,故名。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有名的昙曜五窟即为当时开凿。其余诸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000米,现存洞窟53个(主洞21个),佛雕5.1万余尊,最大的高达17米。雕刻风格继承汉代石刻艺术传统并吸收外来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云冈石窟  中国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又名云冈),东西绵延约1000米。主要的石窟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现存洞窟53个(主洞21个),造像5.1万余尊,最大的高达17米。雕刻的风格,是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传统和吸收外来影响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
云冈石窟第9窟明窗骑象菩萨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石窟寺与崖画
云冈石窟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武周山(亦名“云冈”)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余尊。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大部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后世曾多次修缮,并增建佛寺,尤以辽金两代规模最大。为中国著名的石窟,以石雕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菩萨、力士和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特别是平棊藻井上成群的飞天,凌空飞舞,姿态飘逸。塔柱的雕造,蟠龙、狮、虎和金翅鸟等动物形象的凿琢,繁复的植物纹样的刻画,皆是引人入胜的杰作。雕刻风格是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传统和吸收外来影响而形成的。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雄伟。第五、第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彩,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东部、西部窟群大部属于晚期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山西省
云冈石窟  亦称“灵岩寺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又名云冈),东西绵延约1000米。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现存洞窟53个(主洞21个),造像5.1万余尊,最大的高达17米。雕刻的风格,是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传统和吸收外来影响而形成的。佛像高大雄伟,颇有犷劲之气。新中国成立后,设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