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管属僧尼
释义
管属僧尼
管属僧尼  中国古代朝廷管理僧尼的制度。据《大宋僧史略·管属僧尼》及《佛祖统纪》等谓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由朝廷的鸿胪寺兼管僧尼。至后秦始设僧官,但无完备机构。南北朝时设立官署,专管佛教事务。北魏立“监福曹”,统辖全国僧尼,后改称“昭玄寺”(亦称“昭玄曹”),署大统一人,统一人,都维那三人,下置功曹主簿员。“大统”或“统”,一般称为“沙门大统”、“昭玄大统”或“沙门统”、“昭玄统”等。隋代改置崇玄署管佛教。唐初由鸿胪寺(一度改称“司宾寺”)管佛教、道教,后恢复崇玄署,署令、丞各一人。武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敕全国僧尼隶祠部,玄宗时一度改属鸿胪寺,不久又隶祠部。唐天宝六载(747年)敕僧尼属两街功德使(“左右街功德使”),但此后一般仍由祠部给僧尼批发度牒。宪宗时又在两街功德使下分设僧录。五代、宋大体沿用此制。元代设宣政院掌佛教僧徒及吐蕃事务,正使以下,必以僧为副使。明代在京置僧录司,掌全国佛教,设道录司,掌全国道教;在各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管地方佛教事务。清代仍因此制。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称谓、教职、教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