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S • shū • 枢
词条 | 枢密使 |
释义 | 枢密使 枢密使(shū mì shǐ) 官名。唐代宗始置,职掌内外表奏。后权任渐重,干预朝政,遂改用士人。至宋为枢密院长官,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合称“宰执”。其实权往往等同宰相。遇有关于军事之措施,则秉承君主意旨决定执行。清代亦往往用作尊称军机大臣。 出处:语词卷 • S • shū • 枢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时始以宦官掌枢密,后握权宦官多以枢密使名义干预朝政,甚至废立君主。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宦官,始改以士人任枢密使。朱温称帝,改名崇政使,遂以君主左右最亲信之大臣任此官。后唐复称枢密使。实权或超过宰相。宋代沿其制而略加变通,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平章事等合称宰执,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院长官有时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偶用武人。北宋时偶由同平章事兼任。南宋开禧时,定制由同平章事兼使。遇有军事措置,均由枢密使秉承君主意旨决定执行。辽、西夏、元枢密院亦置。又,清代对军机大臣多尊称“枢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设枢密使,以宦官充任,掌承受表奏,出纳帝命,干预朝政,甚至君主废立。朱温尽诛宦官后,改以士人任职。五代后梁改名崇政使,以皇帝亲信大臣充任。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又改称枢密使,权侔宰相。宋开枢密使掌兵权之先例,为枢密院长官,与同平章事等合称“宰执”,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院长官有时称知枢密院事。任此职一般为文人,偶用武人。南宋开禧时,定制由同平章政事兼使。遇有关于军事之措施,均由枢密使秉承皇帝主意旨决定执行。清代常以“枢密”作为军机大臣的尊称。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