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S • shū • 枢
词条 | 枢密院 |
释义 | 枢密院 枢密院(shū mì yuàn) 官署名。五代后唐改崇政院置。宋沿设,主管军事机密、边防等,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元代在战争时,另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废。 出处:语词卷 • S • shū • 枢 枢密院 官署名。唐代枢密使原不置司局,僖宗、昭宗时专置官署。为东、西(上、下)两院。五代后梁时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协助皇帝决策发令。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与中书门下(政事堂)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设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置为朝廷军事行政机构。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枢密院 英国都铎王朝亨利八世(Henry Ⅷ,1509—1547年在位)时期从议事会中发展出来的国王的咨询及议事机构。由国王选任的顾问组成。它同时具有司法职能和行政职能。1526年,其司法职能和行政职能分开。1540年,行政职能仍由它自己行使,而司法职能则由自己分离出来的星座法院行使。1641年,由于普通法院和国会的反对,其司法权被取消。此后,枢密院的司法权仅限于受理超出普通法院管辖权限的上诉案件。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英国 枢密院 ❶某些君主制国家君主设立的咨询机关(如帝俄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等)。通常由贵族、高级官僚等组成。英国的枢密院,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还参与外交、殖民政策的确定和重大政治案件的审判等,18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责任内阁后,枢密院失去原来的政治地位,名义上仍是英国最高政府机构,实际上大部分权力由内阁行使。其任务主要是主持王室典礼和内阁宣誓就职仪式,处理某些上诉案件,以枢密院令的形式宣布议会的召开、休会和解散,对外宣战或媾和以及发布内阁制定的部分政府命令等。枢密院成员由首相提名,英王任命,任期终身。 ❷某些国家议会中一个院的名称。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外国政治制度 枢密院 官署名。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与中书门下(政事堂)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辽设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吏部)及汉人枢密院(掌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主要掌军事机密、边防及宫廷禁卫等事务;战争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