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W • wǔ • 五
词条 | 五蕴 |
释义 | 五蕴 五蕴(wǔ yùn) 蕴,译自梵语Skandha,意为“积聚”、“类别”。佛教对一切有为法的概括。有广狭两义。狭义指构成现实人的五种事物和现象。广义指物质世界(色蕴)和精神世界(受、想、行、识四蕴)的总和。“五蕴”是佛教全部教义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如何解释,是各派确立自己思想体系的重要依据。 出处:语词卷 • W • wǔ • 五 五蕴 梵语Pañcaskandha的意译,亦译“五阴”、“五众”。佛教教义名词。三科之一。蕴,译自梵语Skandha,意为“积聚”、“类别”。佛教对一切有为法(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的现象)的概括。有广狭两义。狭义指构成现实人的五种事物和现象。广义指物质世界(色蕴)和精神世界(受、想、行、识四蕴)的总和。(1) 色蕴,指构成身体和世界的物质;(2) 受蕴,指随感官生起的苦、乐、不苦、不乐等感情;(3) 想蕴,指认识直接反映的影像及形成的感觉、表象、概念等;(4) 行蕴,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生起和变化活动;(5) 识蕴,指精神作用的主体。“五蕴”是佛教全部教义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如何解释,是各派确立自己思想体系的重要依据。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五蕴 蕴,译自梵语Skandha,意为“积聚”“类别”。佛教对一切有为法的概括。有广狭两义。狭义指构成现实人的五种事物和现象。广义指物质世界(色蕴)和精神世界(受、想、行、识四蕴)的总和。(1)色蕴,指构成身体和世界的物质;(2)受蕴,指随感官生起的苦、乐、不苦、不乐等感情;(3)想蕴,指认识直接反映的影相及形成的感觉、表象、概念等;(4)行蕴,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生起和变化活动;(5)识蕴,指精神作用的主体。“五蕴”是佛教全部教义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如何解释,是各派确立自己思想体系的重要依据。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