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妙应寺白塔
释义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  中国的喇嘛塔。在北京市阜成门内。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尼泊尔阿尔尼格设计。高50.86米,砖结构,通体皆白,故名。塔下有台基三层,以上为覆莲承托平面圆形的塔身,再上为塔脖子、十三天、青铜宝盖和宝顶。此塔比例匀称,气势磅礴,系喇嘛塔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佛 塔
妙应寺白塔  中国的喇嘛塔。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尼泊尔工匠阿尔尼格(1245—1306)设计。高50.86米,砖结构,通体皆白,故名。塔下有台基三层,以上为覆莲承托平面圆形的塔身,再上为塔脖子、十三天相轮、青铜宝盖和宝顶。此塔比例匀称,气势磅礴,系喇嘛塔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妙应寺白塔  元代砖砌喇嘛塔。在今北京阜城门妙应寺内,因外涂白垩,俗称“白塔”。建成于至元八年(1271年),通高约53米,由阿尼哥参与设计。砖结构。塔的形制源于古印度窣堵波(佛塔)。该塔大体由顶部相轮、中部塔身及下部基台组成。基台高2米,用大城砖砌筑,共三层,作亞字形,上中为须弥座,再上是砖砌莲花瓣(覆莲座)及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使塔由方形折角基座过渡到圆形塔身,显得自然而富于装饰品味。塔身外形肥而短,其上为塔脖子。顶部相轮之上是一个木质天盘,周围悬挂36块铸铜雕花镂空的华鬘,每块下面吊一小铜钟,徐风吹来,叮当作响。纯白的塔身与金黄的伞盖、塔刹,在蓝天下相映交辉,十分壮观。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作品 • 中国
妙应寺白塔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元至元八年(1271年)建,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尔尼格设计。因塔身通体皆白,俗称“白塔”。至元十六年,塔前增建规模宏大的寺院,赐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1457年)改名“妙应寺”。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白塔为喇嘛塔,高50.9米。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其上为覆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硕大的覆钵形塔身有7条铁箍环绕,十三天顶端承托直径9.9米、上覆40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其周边悬挂36个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华盖顶的铜质小塔形宝顶,高近5米,重达4吨。此塔比例匀称,气势磅礴,是中国现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北京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