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美术卷 •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 名词术语
词条 | 釉下彩 |
释义 | 釉下彩 釉下彩 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指在生坯上先作彩绘,然后施釉入窑,高温烧成,花纹在釉下,永不剥褪,故名。始见于中国三国时期,着色剂盛行于元、明、清时期,以青花、釉里红驰名于世界。 出处:美术卷 •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 名词术语 釉下彩 中国传统的在胎体釉层下彩绘的装饰技法。制作方法是,在瓷坯上直接施彩,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在高温中一次烧成。优点是彩料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东吴西晋时已有十分成熟的釉下褐彩装饰,六朝浙江青瓷也偶见釉下褐彩,但都未形成连续的发展序列。到了唐代,长沙窑复兴了釉下彩,生产出釉下褐绿彩绘品种;巩县窑生产的唐青花绝大多数也属釉下彩。元代以后釉下褐彩、青花、釉里红、釉里三彩等都是釉下彩品种。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瓷器 • 釉彩 釉下彩 瓷器的一种装饰手段。用彩料在已成形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最早出自唐代的长沙窑,有青釉褐彩瓷、青釉褐绿彩瓷等品种,对后世瓷器装饰技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出处:材料科学卷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传统陶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