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米氏符号
释义
米氏符号
米氏符号
    亦称“米勒符号”。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晶面符号。由英国结晶学家米勒(William Hallowes Miller,1801—1880)所创。设晶体上某一晶面在三个结晶轴a轴、b轴、c轴上的截距依次为OA¯  
    使h:k:l取无公约数的整数之比,则hkl称为该晶面的“米氏指数”,或通称“晶面指数”。将晶面指数依顺序连写并置于圆括弧内,写为(hkl)形式,便成为该晶面的米氏符号。如晶面平行于某个结晶轴时,对应的该米氏指数值必为0;当某个指数为负值(即晶面截对应的结晶轴于负端)时,负号置于指数的上方,例如(2 a O A ¯ 1¯OB¯0)。对于选取四个结晶轴的六方和三方晶系晶体,其晶面符号相应地由依次为hkil的四个晶面指数构成,其中指数i与结晶轴d轴相对应,而米氏符号即为(hkil),且其前三个指数之代数和必为0,例如(51bOB¯6¯OC¯,已知该晶体之轴率为a:b:c,令cOC¯1)等。
  =h:k:l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结晶学
米氏符号
  亦称“米勒符号”。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晶面符号。由英国结晶学家米勒(William Hallowes Miller,1801—1880)所创。设晶体上某一晶面在三个结晶轴a轴、b轴、c轴上的截距依次为OA、OB、OC,已知该晶体之轴率(a轴、b轴、c轴三者的单位长度之比)为a∶b∶c,令 使h∶k∶l取无公约数的整数之比,则h、k、l称为该晶面的“米氏指数”,或通称“晶面指数”。将晶面指数依顺序连写并置于圆括弧内,写为(hkl)形式,便成为该晶面的米氏符号。如晶面平行于某个结晶轴时,对应的该米氏指数值必为0;当某个指数为负值(即晶面截对应的结晶轴于负端)时,负号置于指数的上方,例如()。对于选取四个结晶轴的六方和三方晶系晶体,其晶面符号相应地由依次为h、k、i、l的四个晶面指数构成,其中指数i与结晶轴d轴相对应,而米氏符号即为(hkil),且其前三个指数之代数和必为0,例如()等。
出处:信息科学卷 • 微电子 • 半导体器件与技术
米氏符号
  亦称“米勒符号”。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晶面符号。因由英国结晶学家米勒(William Hallowes Miller,1801—1880)所创,故名。设晶体上某一晶面在三个结晶轴a轴、b轴、c轴上的截距依次为
  已知该晶体之轴率(a轴、b轴、c轴三者的单位长度之比)为a∶b∶c,令 使h∶k∶l取无公约数的整数之比,则h、 k、 l称为该晶面的“米氏指数”,或通称“晶面指数”。将晶面指数依序连写并置于括弧内,写为(hkl)形式,便成为该晶面的米氏符号。如晶面平行于某个结晶轴时,对应的该米氏指数值必为0;当某个指数为负值(即晶面截对应的结晶轴于负端)时,负号置于指数的上方,例如()。在同一晶体结构中相互平行的晶面,以及空间方位虽不同而原子排列情况相同的晶面都属于同一晶面族,常用记号{hkl}表示。对于选取四个结晶轴的六方和三方晶系晶体,其晶面符号相应地由依次为h、 k、 i、 l的四个晶面指数构成,其中指数i与结晶轴d轴相对应,而米氏符号即为(hkil),且其前三个指数之代数和必为0,例如()等。
出处:材料科学卷 • 总类 • 材料科学基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