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里士多德
释义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其学派被称为逍遥学派。提出“白板说”,认为感觉是认识活动的起源,强调理性在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中的作用。主张中庸即美德。开创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形式,成为西方形式逻辑的奠基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主张教育应顺应人身心发展的自然顺序。著有《形而上学》、《政治学》、《修辞学》、《工具论》、《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物理学》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校。根据财富满足人类欲望的情况把财富分为有限性的和无限性的,获取财富之术分为自然的和不自然的。提出商品价值概念,最早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发现了商品交换的价值等一性。指出货币产生于交换过程,详细分析了货币职能。著有《政治学》、《伦理学》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ēs 前384 —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斯塔吉拉。曾在学园中从柏拉图受业。柏拉图死后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讲学。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os o Menas,前336—前323年在位])的教师。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灵魂好比蜡块等学说。在逻辑学上,是欧洲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并已着手研究辩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在伦理学上,提倡中道,认为道德包括行德与知德。在美学上,曾给悲剧下过定义,提出净化说,并指出艺术作品在“模仿”个别事物时,目的在于使事物的一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著作有《形而上学》《工具论》《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亚里士多德
出处:哲学卷 • 逻 辑 学 • 外国逻辑史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ēs 前384 —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斯塔吉拉。曾在学园中从柏拉图受业。柏拉图死后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讲学。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os o Menas,前336—前323年在位])的教师。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灵魂好比蜡块等学说。在逻辑学上,是欧洲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并已着手研究辩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在伦理学上,提倡中道,认为道德包括行德与知德。在美学上,曾给悲剧下过定义,提出净化说,并指出艺术作品在“模仿”个别事物时,目的在于使事物的一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著作有《形而上学》《工具论》《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亚里士多德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政治法律思想家。西方法治主义的奠基者。出身于希腊边远的色雷斯地区斯塔吉拉城一个中等奴隶主家庭。公元前367年由原籍移居雅典,进柏拉图“阿卡德米学园”研习各科知识长达20年。前343年应邀作马其顿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回到雅典,在郊外吕克昂体育场开办了学园。自此著书立说,从事讲学,涉及各种知识,如哲学、物理学、修辞学、辩证法、政治学、动物学等。其政治法律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柏拉图以理念为核心的正义说基础上形成的。主张以中庸为核心的伦理和政治思想。提出了集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的优点于一身的混合政体主张。强调这种政体应以中产阶级(中等财富拥有者)作为稳定的核心,吸收贵族和下层自由民参政。认为中产阶级既可起到抑制少数权贵无限贪婪的作用,又可照顾到下层自由民的呼声,所以这种政治形式是最稳固、最理想的政体。在法律思想方面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认为法治有两重含义:一是要有制定的优良的法律;一是对这种法律的普遍遵守和服从。这为西方法治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法律的分类、部门法的界说及其看法等进行了论述。他使西方政治法律脱离伦理学而成为独立学科。政治法律的代表作有《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ēs 前384 —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斯塔吉拉。曾在学园中从柏拉图受业。柏拉图死后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讲学。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os o Menas,前336—前323年在位])的教师。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灵魂好比蜡块等学说。在逻辑学上,是欧洲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并已着手研究辩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在伦理学上,提倡中道,认为道德包括行德与知德。在美学上,曾给悲剧下过定义,提出净化说,并指出艺术作品在“模仿”个别事物时,目的在于使事物的一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著作有《形而上学》《工具论》《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亚里士多德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古希腊罗马哲学 • 人 物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ēs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斯塔吉拉。曾在学园中师从柏拉图。柏拉图死后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讲学。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灵魂等于蜡块等学说,其基本特点是:在很多问题上接近于唯物主义,并且显露出很多辩证法思想,但他常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在逻辑学上,是欧洲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并已着手研究辩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在伦理学上,提倡中道,认为道德包括行德与知德。在美学上,曾给悲剧下过定义,提出净化说,并指出艺术作品在“摹仿”个别事物时,目的在于使事物的一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物理学方面,认为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保持运动;“真空”不能存在,空间必须是一种物质的连续体;重物在空中落下的速度比轻物快。在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逻辑学著作有《工具论》;自然哲学、自然科学著作有《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动物志》等;心理学著作有《论灵魂》;伦理学、政治学著作有《伦理学》(由其子尼可玛可斯〔Nikomachos〕编纂)、《政治学》等;美学著作有《诗学》等。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人 物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吉拉。柏拉图的学生。公元前343年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 在心身关系上主张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彼此相辅相成,这一思想是心身交感论的理论基础。(2) 在知识来源的解释上首创实在论,即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后天经验,由感官经验得到的资料,再经理性处理,即获得知识;由零碎经验经理性处理形成系统知识,而知识正确与否要靠理性判断。实在论演变到17世纪以后成为经验主义。主要著作有《论灵魂》、《形而上学》、《物理学》、《政治学》、《工具论》。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ēs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政治思想家,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集大成者。生于斯塔吉拉。曾在学园中从柏拉图受业。柏拉图死后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讲学。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其主要政治理论和思想集中阐述于《政治学》等书中,他提出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成为政治学的经典命题。在政治理念的建构上,确立政治是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强调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承担责任的崇高价值,认为国家高于一般社会、个人。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崇尚民主制,并对政体作了类型区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体理论构成了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核心,对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在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主要著作还有《形而上学》、《工具论》、《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论灵魂》、《伦理学》、《诗学》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古希腊、罗马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ēs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曾在学园中从柏拉图受业。柏拉图死后到小亚细亚阿索斯城讲学。公元前343年应邀去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任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前往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灵魂等于蜡块等学说。在很多问题上的认识接近于唯物主义,并且显露出很多辩证法思想,但他常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在逻辑学上,是欧洲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并已着手研究辩证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在伦理学上,提倡中道,认为道德包括行德与知德。在美学上,曾给悲剧下过定义,提出净化说,并指出艺术作品在“模仿”个别事物时,目的在于使事物的一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在教育上,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逻辑学著作有《工具论》;自然哲学、自然科学著作有《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心理学著作有《论灵魂》;伦理学、政治学著作有《伦理学》(由其子尼可玛可斯〔Nikomachos〕编纂)、《政治学》等;美学著作有《诗学》等。
亚里士多德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希 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