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戏剧电影卷 • 电 影 • 外国电影家
词条 | 里德 |
释义 | 里德 里德(Carol Reed,1906—1976) 英国电影导演。1924年起参加舞台演出。30年代初从影,拍摄了《群星普照》、《奇普斯》、《铁血忠魂》、《虎胆忠魂》、《坍塌的偶像》、《第三个人》、《奥立弗》等影片。作品反映了英国的社会变迁,善于运用惊险片等类型片手法吸引观众,有较强的艺术性。 出处:戏剧电影卷 • 电 影 • 外国电影家 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 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积极宣传现代艺术。1936年在伦敦组织超现实主义展览。1947年创建当代艺术中心。著有《艺术的涵义》(1930年)、《艺术与社会》(1937年)等。以《借助艺术的教育》(1943年)最具影响,提倡通过艺术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其《现代绘画简史》(1959年)是学生学习现代艺术史的必读书目。 出处:美术卷 • 鉴藏、著述与报刊 • 人物 • 外国 里德(Thomas Reid,1710—1796) 亦译“李德”。苏格兰哲学家、心理学家,苏格兰心理学派的发起者。生于斯特拉钦。在阿伯丁大学学习哲学。毕业后在阿伯丁大学的马里沙尔学院任图书管理员达10年。后从事牧师工作。1752年回到阿伯丁大学任国王学院哲学教授。对心理学的贡献有:(1) 提出常识心理学体系。(2) 对感知觉进行了区分,感觉是指没有客观参照的感觉印象。知觉是指一个客体的存在,即知觉者不仅意识到自己的感官经验,而且具有被知觉的是什么客体的概念。(3) 反对把联想看作是以感觉和观念的形式把基本的单元被动或机械地结合起来。(4) 用暗示取代联想论证理性先天论。(5) 其官能心理学思想对颅相学和意动心理学均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著作有《以常识原则为基础的人类心灵研究》(1764年)、《论人的理智能力》(1785年)、《论人类心理的活动能力》(1788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里德(John Reed,1887—1920) 美国记者、政论家。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曾组织社会主义俱乐部。一战中赴欧洲任战地记者,反对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在彼得格勒目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撰写《震撼世界的十日》一书,列宁为之作序。1918年回美国,1919年与社会党左翼另组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主编机关刊物《劳工之声》,同年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0年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病逝。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新闻 • 外国新闻传播界人物 • 美洲 里德(John Reed,1887—1920) 美国记者、政论家、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与人合办文学、政论杂志《群众》,因支持工人罢工而被捕。1914年发表特写集《革命的墨西哥》,报道墨西哥人民反抗美国干涉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赴欧洲任战地记者。1917年在俄国目睹了十月革命,后写成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日》。另著有《东欧的战争》(与人合写)、《红色的俄国》等。1919年筹建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并当选为第三国际执行委员。1920年病逝于莫斯科。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美 国 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 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曾在利兹大学求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陆军军官服役3年。战后在爱丁堡大学执教,并从事写作和出版工作。晚年任伦敦现代美术博物馆馆长。诗集《赤身战士》《诗集》等多以追忆战争和逝去的童年为主题,对40年代的“新启示”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文学批评著作《现代诗歌的形式》提出了“有机体”和“抽象体”的分类。还写有《艺术现状》《艺术与社会》《现代艺术哲学》《情感的声音:英国浪漫派诗歌研究》等论著。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