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里正
释义
里正
里正lǐ zhènɡ  古时乡官。《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注:“一里八十户……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辩护,谓能办事。后代多设里正,但制度各有不同。畿外二十五家为里,置里正;百家为党,置党长。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置里正一人。见《通典·食货三·职官十五》。至代改名里长。参见“里甲”。    (lǐ,又读yǐ)二爻。见《说文》部首。段玉裁注:“二爻者,交之广也,以形为义。”按古读如丽,象门户疏窗形,非卦爻字义。
出处:语词卷 • L • lǐ • 里
里正  官名。春秋始置,一里之长。战国、秦、汉沿置。东汉又称里魁。北魏置,职掌京师诸坊内事务,每坊千户左右设一人,先为流外四品,后为流外勋品。隋代畿外五保置一里正。唐代百户为一里,置一人,掌按户口,课植农桑,催办赋役,检察非法,多由县司选勋官六品以下及白丁精明强干者充任。宋代渐为乡役名,差乡村第一等户轮流充任。元丰改制实行保甲法,保正亦称里正。金、元亦为差役名目。元代分置乡、都二级,乡设里正,都设主首,催办钱粮,负责治安,由应役诸色人户轮流差充。明代改为里长。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