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W • wěi • 尾
词条 | 尾声 |
释义 | 尾声 尾声(wěi shēnɡ) 事物的最后部分或结束阶段。如:大会已近尾声。 出处:语词卷 • W • wěi • 尾 尾声 ❶北曲牌名,属黄钟宫者三句三韵:七,七,七;中吕宫者四句三韵:五、五,七,七;南吕宫者六句六韵:七,七,七,二,二,七,第三句起可增对偶的三字句及四字句若干组;般涉调者四句三韵:三、三,七,七;越调者四句三韵:七,六,五、五;小石调者四句三韵:七,七,五、五。俱作尾曲。 ❷又名《余文》、《十二时》。南曲牌名。隶属各宫调,大致皆三句三韵:七,七,七,首句或作三字句二(一韵)。俱十二板,作尾曲。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词牌 曲牌 • 曲 牌 尾声 戏曲名词。诸宫调、唱赚、杂剧、传奇等脚本里大多数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北曲部分宫调中有以〔尾声〕为名的曲牌,字数大致相同;另有些曲牌专作尾声之用,如〔赚煞〕、〔煞尾〕等。南曲各宫调都有〔尾声〕曲牌,字数亦大致相同,均系十二板,故又名〔十二时〕,也有称为〔情不尽〕、〔意有余〕、〔余文〕、〔余音〕的。戏曲乐队在每出戏结束时所吹乐曲,也叫〔尾声〕。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体 作法 尾声 叙事性文艺作品情节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都是作品的最后一部分,用以交代结局。在大型戏剧作品中,指末一幕后的一场戏。作者根据其创作意图和结构的需要,在故事结束后,另写一节或安排一场作为尾声,用以交代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远景或表现作者的一些思想愿望。尾声常同序幕相呼应。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文艺理论 •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构成 尾声 诸宫调、唱赚、杂剧、传奇等脚本里大多数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北曲部分宫调中有以《尾声》为名的曲牌,字数大致相同;另有些曲牌专作尾声之用,如《赚煞》、《煞尾》等。南曲各宫调都有《尾声》曲牌,字数亦大致相同,均系十二板,故亦称《十二时》,也有称为《情不尽》、《意有余》、《余文》、《余音》的。戏曲乐队在每出戏结束时所奏吹乐曲,亦称尾声。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音 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