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尿素 尿素 亦称“脲”。化学式CO(NH2)2。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和某些动物尿中的主要含氮物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1928年由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的第一种有机化合物。工业上由氨和二氧化碳在高温(180~200℃)和高压(15.2~20.3兆帕)下,一般采用碳酸铵溶液循环法制得。为重要的氮肥,亦是合成脲醛塑料等的原料,并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化 学 • 有机化学 尿素 亦称“脲”。以酰胺基形态存在的一种有机氮肥。化学式CO(NH2)2。是人和某些动物尿中的主要含氮物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有机化合物(19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工业上由氨和二氧化碳在高温(180~200℃)和高压(15.2~20.3兆帕)下,一般采用碳酸铵溶液循环法制得。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呈中性反应。含氮量42%~46%。一般制成颗粒,以减少吸湿性。施入土壤后大多经脲酶的作用转化成碳酸铵,为植物吸收利用。适用于各种作物与土壤,可作基肥、追肥,宜深施。还可作根外追肥。亦是合成脲醛塑料等的原料;并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出处:农业科学卷 • 农业总论 • 植物营养学 • 无机肥料 尿素 亦称“脲”。化学式CO(NH2)2。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和某些动物尿中的主要含氮物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19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öhler,1800—1882)首次合成尿素,使其成为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有机化合物。工业上由氨和二氧化碳在高温(180~200℃)和高压(15.2~20.3兆帕〔150~200大气压〕)下合成制得。为重要的氮肥,亦是合成脲醛塑料等的原料;并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出处:化工轻工纺织卷 • 无机化工 尿素 亦称“脲”。化学式CO(NH2)2。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和某些动物尿中的主要含氮物质,亦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最终含氮产物。由氨基酸降解产生的氨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而产生,可防止血氨升高的毒性作用。尿素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障碍时血尿素升高。血及尿中尿素是非蛋白氮的主要成分。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 • 生物化学 尿素( Urea) 化学式CH4N2O。渗透性利尿药。由肾小球滤过后,约50%从肾小管重吸收,其高渗液脱水作用快而强,但维持时间短。适用于治疗脑水肿、青光眼。但此药可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带入水分,使颅内压、脑脊液回升。药物储存太久或药液温度低,使用后可出现颜面潮红、精神兴奋或烦躁不安。注射部位可发生静脉痉挛性疼痛,静脉炎或血栓。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药 学 • 药 理 学 尿素 亦称“脲”。以酰胺基形式存在的一种有机氮肥。是人和某些动物尿中的主要含氮物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有机化合物(19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工业上由氨和二氧化碳在高温和高压下,一般采用碳酸铵溶液循环法制得。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呈中性反应。含氮量42%—46%。施入土壤后大多经脲酶的作用转化成碳酸铵,为植物吸收利用。适用于各种作物与土壤,可作基肥、追肥。亦是合成脲醛塑料等的原料,并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生物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