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jiào  ❶古代刑具,即枷。《易·噬嗑》:“何(荷)校灭耳。”孔颖达疏:“何担枷械,灭没于耳。”
  ❷栅栏。参见“校猎”。
  ❸计较;较量。《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晋书·江逌传》:“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
  ❹查对;计点。如:校对;校样。骆宾王《帝京篇》:“校文天禄阁。”《汉书·食货志上》:“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❺考核。《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❻差。杜甫《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是弟。”
  ❼病愈。张籍《闲游》诗:“病眼校来犹断酒,却嫌行处菊花多。”
  另见jiǎo,xiáo,xiào。
出处:语词卷 • J • jiào • 校
jiǎo  通“绞”。紧;牢。《考工记·庐人》:“(擊)兵同强,举围欲细,细则校。”贾公彦疏:“勾兵手执处欲得细,细则手执之牢也。”  另见jiào,xiáo,xiào。
出处:语词卷 • J • jiǎo • 校
xiáo  通“骹”。器物的脚。《仪礼·士昏礼》:“主人拂几授校。”郑玄注:“校,几足。”《礼记·祭统》:“夫人荐豆执校。”孔颖达疏:“校,谓豆之中央直者,夫人荐豆之时手就此校。”  另见jiǎo,jiào,xiào。
出处:语词卷 • X • xiáo • 校
xiào  ❶学校。如:校址;校庆。
  ❷军衔名。在将之下,尉之上。
  ❸仿效。《管子·牧民》:“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尹知章注:“校,效也。”
  ❹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汉武帝设八校,八校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每校兵数,少者七百人,多者千二百人。统带一校的军官称校尉。代宿卫禁兵,也有七军五校的名称,五校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各有千人。
  ❺古代军营的名称。《汉书·卫青传》:“〔公孙敖〕常护军傅校获王。”颜师古注:“傅读曰附。言总护诸军,每附部校,以致克捷而获王也。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
  ❻姓。代有校荫
  另见jiǎo,jiào,xiáo。
出处:语词卷 • X • xiào • 校
  古代学校。《说文》:“校,从木,交声。”原义为木囚,即以木为围栏,用以养马驯马。《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通常指乡学。《史记·儒林传》中公孙弘与太常臧、博士平议论古代之学时说,“乡里有教,夏曰校”。《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古代教育机构。周代为乡学,汉代为侯国之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正韵》:“乡学为校。”《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之学曰校。”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❶官名。春秋、战国时置。为下级军吏。《墨子·迎敌祠》:“校自左门,先以挥,木石继之。”孙诒让注:“校,盖军部曲吏。”
  ❷军队编制。汉武帝时设八校,八校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每校兵数,少者七百人,多者千二百人。统带一校的军官称校尉。晋代宿卫禁兵,也有七军五校的名称。五校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各有千人。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兵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