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指心,谓精神所居之处。《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尹知章注:“心者,精之所舍。”
出处:语词卷 • J • jīnɡ • 精
词条 | 精舍 |
释义 | 精舍 精舍(jīnɡ shè) ❶旧时书斋、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后汉书·包咸传》:“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后亦称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迎汉帝”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晋书·孝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 ❷指心,谓精神所居之处。《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尹知章注:“心者,精之所舍。” 出处:语词卷 • J • jīnɡ • 精 精舍 旧时书斋、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后汉书·包咸传》:“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后亦称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迎汉帝”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晋书·孝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精舍 ⑴ 亦称“精庐”。中国古代学子、经师讲读之所。盛于汉代,“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后汉书·儒林列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刘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儒林列传》:包咸“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唐宋以后有些书院亦称精舍。延至明清。 ⑵ 寺院的异名。修行者居住、息心和讲学的地方。《智度论》:“五山中有五精舍。”《释迦谱》:“息心所栖,故曰精舍。”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精舍 指心,谓精神所居之处。《管子·内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尹知章注:“心者,精之所舍。”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