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为撰拟机要文书。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殿试朝考后,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者,称为“点翰林”。庶吉士在院学习三年,期满考试后散馆。优者留院为编修、检讨,其余分别授官。留院者升迁较速,清代大臣多出于此途。
出处:语词卷 • H • hàn • 翰
词条 | 翰林 |
释义 | 翰林 翰林(hàn lín) ❶谓文翰荟萃的所在。《文选·扬雄<长杨赋>》:“故借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李善注:“翰林,文翰之多若林也。”陆机《文赋》:“郁云起乎翰林。” ❷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为撰拟机要文书。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殿试朝考后,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者,称为“点翰林”。庶吉士在院学习三年,期满考试后散馆。优者留院为编修、检讨,其余分别授官。留院者升迁较速,清代大臣多出于此途。 出处:语词卷 • H • hàn • 翰 翰林 官名。明清时为翰林院庶吉士的俗称。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是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后翰林学士职掌为撰拟机要文书。清制,殿试后,一甲三人中,状元专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以翰林院编修。其余二、三甲进士大多可经考试取为翰林院庶吉士,俗谓“点翰林”。再学习三年后经考试补授官职,谓之散馆,其优者留为翰林院修撰、检讨,次者任为各部主事、知县和学校教职。明清时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翰林 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为撰拟机要文书。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殿试朝考后,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者,称为点翰林。庶吉士在院学习三年,期满考试后散馆,优者留院为编修、检讨,其余分别授官。留院者升迁较速,清代大臣多出于此途。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