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格里姆定律 格里姆定律 语音演变规律之一。1822年格里姆在《德语语法》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对应关系,指出了被称作第一次辅音变化和第二次辅音变化的语音演变规律性现象,在当时语言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其辅音变化的规律是:原始印欧语*p、*t、*k→古日耳曼语f、θ、h→高地德语b、d、ɡ,原始印欧语*b、*d、*ɡ→古日耳曼语p、t、k→高地德语f、ts、kh,原始印欧语*bh、*dh、*ɡh→古日耳曼语b、d、ɡ→高地德语p、t、k。由原始印欧语变为古日耳曼语为第一次辅音变化,由古日耳曼语变为高地德语为第二次辅音变化。借助这一定律可以把日耳曼诸语言同印欧语系中其他语言区别开(第一次辅音变化),把高地德语同其他日耳曼语言区别开(第二次辅音变化)。这一定律的内容早先已被丹麦拉斯克所发现,但不为人们所知,格里姆用清晰的公式表述出来以后,才产生广泛的影响。这一定律中,与原始印欧语*p、*t、*k相对应,固然有古日耳曼语的f、θ、h,但是也有古日耳曼语的b、d、ɡ,这个例外后来由维尔纳解决了。出处:语言学卷 • 普通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