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J • jīn • 金
词条 | 金文 |
释义 | 金文 金文(jīn wén) 旧称“钟鼎文”。即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金文的字体和甲骨文相近,铭辞字数较少。西周金文字体齐整,铭辞字数渐多,最多可近五百字,多属与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有关的记事,史料价值很高。战国末年字体逐渐和小篆接近,长篇的记事铭文较少,一般只记督造者、铸工和器名等。 出处:语词卷 • J • jīn • 金 金文 旧称“钟鼎文”。即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金文的字体和甲骨文相近,铭辞字数较少。西周金文字体齐整,铭辞字数渐多,最多可近500字,多属与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有关的记事,史料价值很高。战国末年字体逐渐和小篆接近,长篇的记事铭文较少,一般只记督造者、铸工和器名等。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名词术语 金文 旧称“钟鼎文”。古代铸造或刻写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参见“青铜器铭文”。 ![]()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青铜器 • 金文 金文 亦称“钟鼎文”“铜器铭文”“吉金文字”“彝铭”“款识”。铸造或锲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古人称青铜为“金”,故名。金文大多是浇铸而成的,所以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润。商代金文的字体与甲骨文一脉相承,但铭文字数较少。西周金文字体齐整,铭文字数渐多,最多达近五百字,多为与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有关的记事,史料价值很高。战国末年字体逐渐与小篆接近,长篇的记事铭文较少,一般只记督造者、铸工和器名等。[释文:武王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当),克昏夙,又(有)商。辛未王才(在)间 阜,易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