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管理学卷 • 管理学史 • 著 作
词条 | 孙子兵法 |
释义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传为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子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兵法》著录为82篇,图9卷,今存宋代传本仅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3篇。《孙子兵法》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应“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重视敌我双方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态势,以克敌制胜,并重视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代市场竞争,因而受到了国际上许多战略管理学家和营销学家的高度重视,并被写入这些领域的经典教材和著作之中。 出处:管理学卷 • 管理学史 • 著 作 孙子兵法 亦称《孙子》、《吴孙子》、《孙武兵法》。春秋末孙武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为82篇,图九卷。其后历代著录虽卷数不同,但皆为13篇。篇名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内容涉及战争观、战略战术、军队建设、军事地理与地形、军事预测、军事后勤、军事哲学等基本问题。其中的一些观点成为经典,如“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贵速,不贵久”、“上兵伐谋” 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称为“兵经”,备受国内外推崇,为许多国家军事院校的必读书目。注家甚众,以曹操等11家注最著名。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洲,有日、法、英、俄、德、意、希伯莱、阿拉伯等语种的译本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汉代银雀山竹简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1163—1195)的《武经七书》本和南宋宁宗时的《十一家注孙子》三卷本;现存最早的少数民族文本是西夏文本。其影响不仅在军事领域,对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体育等领域亦有重要影响。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著作、刊物、机构 孙子兵法 亦称《孙子》、《吴孙子》、《孙武兵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武经七书”之一。春秋末孙武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武以兵法13篇见吴王阖闾。《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为82篇,图9卷。其后历代著录虽卷数不同,但皆为13篇。今本13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历来被称为“兵经”,备受国内外推崇。注家甚众,以曹操等11家注最著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洲,有日、法、英、俄、德、意、希伯莱、阿拉伯等语种的译本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银雀山竹简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1163—1195)的《武经七书》本和南宋宁宗时的《十一家注孙子》3卷本;现存最早的少数民族文本是西夏文本。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军事著作 • 军队和武职名称 孙子兵法 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春秋末孙武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年在位)。《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为八十二篇,图九卷。其后历代著录虽卷数不同,但皆为十三篇。今本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出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并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历来被称为“兵经”,备受国内外的推崇。注家甚众,以曹操等十一家注最著名,现存宋本较详备。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洲,有日、法、英、俄、德、意、希伯来、阿拉伯等语种的译本传世。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