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词条 | 孙文学说 |
释义 | 孙文学说 孙文学说 孙中山著。《建国方略》之一。作于1918年。认为传统的“知易行难”说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心理大敌”,强调“心也者,万事之本源”。断言贯彻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就必须破除古老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心理障碍。为此提出“行易知难”的学说。认为只要思想上对知行观的正确的理解,就可“万众一心”,“应世界之潮流”,“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达到“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的理想政治境界。以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十个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行易知难”为人类认识与实践的普遍规律。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孙文学说 近代孙中山著。即《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第一部分。八章。作于1918年。论述他的哲学思想,着重提出“知难行易”说,批判“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论调,以鼓舞当时革命党人的斗争意志,起过一定进步作用。认为行在先,知在后,知从行来。但又把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三类。还认为“太极”(以太)是世界的本原,生命起源于“生元”(即细胞),而“生元”则是有“知觉灵明”的。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