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出处:语词卷 • X • xiào • 孝
词条 | 孝廉 |
释义 | 孝廉 孝廉(xiào lián) ❶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后来实际上多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举孝廉,父别居”的讽刺。举孝廉者往往被任为“郎”,在东汉尤为求仕进者必由之路。汉以后隋以前孝廉合为一称,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❷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出处:语词卷 • X • xiào • 孝 孝廉 ⑴ 汉代察举科目之一。文帝时分别举“孝者”、察“廉吏”,后世沿为成例。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应董仲舒奏请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至东汉和帝永元之前,规定每郡岁举二人;之后按郡国人口举荐,每20万举一人,不满20万两年一人,不满10万三年一人,边郡适当照顾。因是岁举,得人最盛,多拜为郎,品级虽不如茂才、贤良,尤为东汉仕进要途,有益于敦励民风,广开仕途。弊在东汉贿选成风,有“察孝廉,父别居”之讽。 ⑵ 明清时对举人的俗称。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孝廉 ❶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后来实际上多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举孝廉,父别居”的讽刺。举孝廉者多被任为郎,在东汉尤为求仕进者必由之路。汉以后隋以前,孝廉合为一称,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❷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