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美术卷 •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 名词术语
词条 | 红陶 |
释义 | 红陶 红陶 陶器的一种。因陶土含有铁成分,焙烧时氧化成三氧化二铁,陶器呈现土红、砖红或红褐色,故名。世界各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陶器多为红陶。有泥质和夹砂两种。胎厚薄不匀,烧成火候低,陶质松脆。后世民间续有烧造,其原料经淘洗并加有羼和料,质地较早期红陶细腻坚硬。 出处:美术卷 •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 名词术语 红陶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胎表呈红色的陶器。烧成原理是,陶坯放入氧化气氛的窑炉中焙烧,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现出红色。烧成温度一般在800℃~900℃之间,最高可达1100℃。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陶器都以红陶为主。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陶器 • 陶器一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