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通“舱”。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诗:“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❸通“苍”。青色。《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驾仓龙。”
❹通“沧”。《汉书·扬雄传上》:“东烛仓海,西耀流沙。”
❺见“仓卒”、“仓皇”。
❻姓。三国时魏有仓慈。 另见chuàng。
出处:语词卷 • C • cāng • 仓
词条 | 仓 |
释义 | 仓 仓〔倉〕(cāng) ❶贮藏谷物的建筑物。如:米仓;粮仓。《说文·仓部》:“仓,谷藏也。”段玉裁注:“谓谷所藏之处。”《吕氏春秋·仲秋》:“修囷仓。”高诱注:“圆曰囷,方曰仓。”亦泛指储存物资的建筑物。如:货仓;盐仓。 ❷通“舱”。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诗:“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❸通“苍”。青色。《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驾仓龙。” ❹通“沧”。《汉书·扬雄传上》:“东烛仓海,西耀流沙。” ❺见“仓卒”、“仓皇”。 ❻姓。三国时魏有仓慈。 另见chuàng。 出处:语词卷 • C • cāng • 仓 仓〔倉〕(chuànɡ) 通“怆”。悲伤。《诗·大雅·桑柔》:“不殄心忧,仓兄填兮。”朱熹集传:“仓兄与怆怳同,悲悯之意也。” 另见cānɡ。 出处:语词卷 • C • chuànɡ • 仓 仓 古代盛量器。陶仓在古代多为随葬冥器。墓主生前盛装粮食与财物的器具模型,象征着墓主在地下世界的富足。有灰陶和铅釉陶两类。战国秦墓中已有出土,汉武帝前后在中原地区盛行。多与灶、井等伴出。秦时的陶仓,器身较矮,呈圆身束腰式,与圆形仓顶相连,通体间隔绳纹装饰,正面开扁方形门洞。西汉早期多为圆口,折肩,筒腹,平底,口上置覆钵式平顶盖。西汉中期圆仓的折肩渐变成圆弧形,并于平底下沿附三足,足形多为立熊或神兽。方仓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流行。东汉时,圆仓下身渐收,有的三足消失,成为上大下小的平底仓形,方仓则形体扩大,装饰趋于复杂。灰陶仓多施彩绘装饰,或光素,或以白粉、朱砂或墨写隶书“粟千石”、“大麦万石”等文字。魏晋至唐宋,陶仓还有使用,多圆形,形状不大。 ![]()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陶器 • 陶器一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