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约瑟夫森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 两块超导体构成弱耦合时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1962年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森(BrianDavidJosephson,1940— )提出。有直流效应和交流效应两种。前者指用薄绝缘层(1纳米左右)隔开的两块超导体(又称“约瑟夫森结”)之间不出现电压也可通过一定数值的直流隧道电流(也称“无阻超流”)。可通过的最大无阻超流值称为“约瑟夫森临界电流”。若通过的电流超过了临界值,则在两超导体间出现电压;此时又有交流电流(或辐射)出现,其频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比值为483.6兆赫/微伏,即为交流效应。此外,外磁场对约瑟夫森临界电流值的影响十分灵敏,也是这效应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这效应可进行基本物理常量约瑟夫森频率电压比2e/h(e为基本电荷,h为普朗克常量)的精确测定;实现高精度基准电压监视;精确的电压频率转换;微弱的电压、磁场测量;小信号高频电磁辐射的接收、检测等。现已形成一个以“约瑟夫森器件”为核心的超导电子学领域。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固体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