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神 祇
词条 | 阿耆尼 |
释义 | 阿耆尼 阿耆尼 梵语Agni的音译,亦译“阿祇你”、“阿祇尼”、“阿拟尼”等,意译为“火”。婆罗门教火神。《梨俱吠陀》对他的颂歌仅次于因陀罗。据《梨俱吠陀》记载,其来源或存在形式有三种:在天上的为太阳,在空中的为雷电之火,在地上的则为平常的火。如用力摩擦二木片即能生火,故称“力之子”。此为“三相神”思想的萌芽。后来祭祀时均设三处祭火;印度教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相神,即源于此。其全身红色,发光如太阳,面色如奶酪,无头无足或三头七舌,十方皆面、金眼、千眼等。其威力是破除黑暗,烧尽不净,降魔除怪,如杀死罗刹;在家庭中为灶主,称“家主”,保护人及其家宅,并监视人的行为;祭祀时能把祭品传送给神,故被认为是神与人之间的使者;此外还能给崇拜者降恩,解救危难。在后来的《毗湿奴往世书》中,为梵天之长子,有妻生三子,子又生子四十五,全家男性四十九,分别代表四十九种火。《诃利世系》说他穿黑衣,以烟为旗与头盔,持火红的长枪。有四个头,乘红马拉的车,车轮是七种风。有时骑一只羊。另外,他还是东南方天王,印历逝瑟吒月之神。他的名字和称号还有很多,如“食祭品者”、“有七舌者”等。 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神 祇 阿耆尼 即“焉耆⑴”。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