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任鸿隽 |
释义 | 任鸿隽 任鸿隽(1886—1961) 中国科学事业活动家。字叔永。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清末秀才。曾就学于上海中国公学。1908年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同年底赴美留学,先后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留美期间,1914年创办《科学》杂志,1915年组织中国科学社,为首任社长,是发动“科学救国”运动的先驱。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自1925年起,长期任职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历任执行秘书、副干事长和干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科技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为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不能离科学以言教育”,随科学进步,科学与教育联系愈加紧密;科学与科学应用愈加广泛,教育内容与教育应用也相应增加;教育应当应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教育不能停留于科学知识层面,尤宜深入到方法甚而精神层面。为近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推进科学体制化作出贡献。著有《前尘琐记》和《五十自述》,译著有《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最近百年化学的进展》等。其主要著述编为《科学救国之梦》。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任鸿隽(1886—1961) 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字叔永。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入重庆府中学堂。后赴上海,入中国公学高等预科甲班。1907年东渡日本。1909年(宣统元年)秋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加入同盟会,任四川支部长。武昌起义后归国。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国务院秘书。10月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1914年与赵元任、胡明复等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集资编印《科学》杂志(月刊)。归国后在北京大学执教,后历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国立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等。1938年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新中国成立后为全国政协委员。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