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伊拉斯谟 |
释义 | 伊拉斯谟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6—1536)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者。原名盖哈尔得·盖哈尔兹(Gerhard Gerhards)。生于鹿特丹。1494年获授神职并入巴黎大学攻读神学。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首次印行希腊文《新约全书》。写成著名讽刺作品《愚人颂》。反对“原罪说”,提倡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发展,认为自由、快乐、知识和理性是构成道德与良心的重要因素。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学习自然科学,提倡实用技能与体育。还著有《论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6—1536)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者。原名盖哈尔得·盖哈尔兹(Gerhard Gerhards)。生于鹿特丹。1494年受神职并入巴黎大学攻读神学。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首次印行希腊文《新约全书》,附有他自己的拉丁文译文并确定希腊字母的读音。在莫尔启发下写成讽刺作品《愚人颂》,主要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以及教会对人民的愚弄,抨击经院哲学和宗教偏见。在《愚人颂》与《西塞罗主义对话》里,还嘲讽了经院式教育,反对死背硬记,主张学习自然科学。另一重要作品《家常谈》,描写中世纪欧洲的生活习俗。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尼德兰中世史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约1466—1536) 尼德兰人文主义者。原名盖哈尔得·盖哈尔兹(Gerhard Gerhards)。生于鹿特丹。1494年受神职并入巴黎大学攻读神学。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首次印行希腊文《新约全书》,附有他自己的拉丁文译文并确定希腊字母的读音。在莫尔启发下写成著名的讽刺作品《愚神颂》,主要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以及教会对人民的愚弄,抨击经院哲学和宗教偏见。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人 物 • 欧洲其他国家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6—1536) 尼德兰人文主义者。生于鹿特丹。1494年受神职并入巴黎大学攻读神学。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认为一切感觉都与肉体有关,以灵魂和肉体的关系来理解心身关系。还根据各种感觉同肉体的关系对感觉进行了分类。将情感和冲动分为与生理性需要有关的和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两类。对人性的看法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造就的,教育可以做到任何事情。主要著作有《愚人颂》。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约1466—1536) 亦译“埃拉斯穆斯”。尼德兰文学家、语言学家。在教会孤儿院长大,后入寺院为教士。1492年受神职为神父。1494年入巴黎大学攻读神学。1499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希腊文。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首次编订希腊文《新约全书》并译成拉丁文。在英国作家莫尔启发下写成著名的讽刺作品《愚人颂》,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以及教会对人民的愚弄,抨击经院哲学和宗教偏见。在《愚人颂》与《西塞罗主义对话》里,还嘲讽了经院式教育,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学习自然科学。另一重要作品《家常谈》,描写中世纪欧洲的生活习俗。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荷 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