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义
释义
经义
经义jīnɡ yì  ❶经书的意旨。《后汉书·钟兴传》:“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
  ❷科举考试所用文体之一。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罢诗赋,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王安石本欲提倡实学,而举子专诵王氏《三经新义》。安石悔之,谓:“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明清时形成一种固定的八股文体。
出处:语词卷 • J • jīnɡ • 经
经义  科举考试方法与文体之一。即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令考生阐述其义理。始于宋。唐代即以经义试士,但只是简单回答,无须阐发。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据王安石建议,罢明经、诸科,而进士科则罢诗赋、帖经、墨义,考生各于《易》、《诗》、《书》、《周礼》、《礼记》中专一经(第一场),兼《论语》、《孟子》(第二场),试经书义理,并试论(第三场)和时务策(第四场)。试经者须通经、有文采乃中格。元祐四年(1089年)分为经义进士与诗赋进士两科,差别在于诗赋进士第二场不试《论语》、《孟子》义而试诗赋。宋以后,进士科考试不再分科,考试内容形成经义、诗赋、策论三场格局。如是三场逐场定去留,经义考试为首场,于考生性命攸关。考试经义原无定式,或骈或散一任考生。明成化后定为排偶文体,即八股文,成为定式,沿用至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经义  科举考试所用文体。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始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罢诗赋,以经义、论、策试进士。前此,唐及宋初皆试帖经、墨义,无非是死背经文及注疏,弊病甚多。王安石为此,本欲提倡实学,而举子专诵王氏《三经新义》。安石悔之,谓“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至明,则演变为八股文。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