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称谓、教职、教制
词条 | 僧正 |
释义 | 僧正 僧正 佛教僧官。《大宋僧史略》卷中:“……盖以比丘无法,如马无辔勒,牛无贯绳,渐染俗风,将乖雅则,故设有德望者,以法而绳之,令归于正,故曰僧正也。”后秦始命僧石 任此官,统管秦地僧尼。此后南朝历代亦设之。如南朝宋时命尼宝贤为都邑僧正,梁时以法超为都邑僧正,敕法云为大僧正。唐以后,一般在各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称谓、教职、教制 僧正 官名。掌管佛教事务的僧官。十六国后秦以道石法师为之,是为僧人立官之始。南朝宋置,梁置大僧正。金代设于路,掌一路僧众,理决僧尼词讼。元代置于各州,为各州僧正司长官。至大四年(1311年)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复置于州,为诸州僧正司主官,颁发度牒,掌钤束一州僧人。清沿明制未改,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僧人充补,移咨吏部注册。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