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银本位制
释义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  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在我国,白银自汉代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明代白银已货币化,实行的是银两制,以金属的重量计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没有进入货币制度阶段。1910年(清宣统二年)颁行《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名为大清银币。但银元和银两并用。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公布《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89%的银元为货币单位。但银元和银两仍然并用。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26.6971克,银八八、铜一二,即含纯银23.493448克。同年4月,“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元。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废止银本位。
出处:经济卷 • 金融学 • 银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