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平静;安定;使稳定。如:心神不定;局势已定。《孟子·梁惠王上》:“〔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❸决定;肯定。如:商定;定价;定规矩。《礼记·王制》:“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
❹规定。如:定时;定量。
❺约定。如:定货;定婚。
❻停留;静止。《书·洛诰》:“公定,予往已。”《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❼一定;必定。《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定要一千八百的乱说。”
❽究竟。辛弃疾《一络索》词:“不知花定有情无。”
❾用在动词后表示固定、确定、坚定等。如:明天我是走定了的。
❿古星名,即营室。《诗·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郑玄笺:“定星昏中而正,于是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
⓫通“颠”。额。《诗·周南·麟之趾》:“麟之定。”
⓬译自梵语Samdhi,又称“三昧”、“三摩地”。佛教名词。谓心专注一境集中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教以此作为取得确定的认识、作出确定的判断所应具备的心理条件。李中《宿钟山知觉院》诗:“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参见“禅定”。
出处:语词卷 • D • dìnɡ •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