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优选论
释义
优选论
优选论生成音系学理论之一。代表生成音系学第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由艾伦·普林斯(Alan Prince,1946— )和保罗·斯摩伦斯基(Paul Smolensky,1955— )等学者提出。该理论认为所有语音系统都受制于按层级排列的制约条件。制约条件是普遍的,但其层级排列则因语言而异。按层级排列的制约条件对候选项进行并行评估,那么违反层级低的条件而符合层级高的条件的候选项,优于违反层级高的条件而符合层级低的条件的候选项,其中最大限度满足等级排列最高的制约条件和最小范围违反等级排列最低的候选项是“最优的”。以尼日利亚margi语为例,该语言的动词后缀na在底层表达中没有声调,但其表层表达则有声调,这种声调与词根声调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1) 当它接在低平调词根后就成为低平调;(2) 当它接在高平调词根后就成为高平调;(3) 当它接在升调的词根后就成为高平调,但词根的升调变为低平调。据研究,该语言的声调具有下列层级制约条件:“同界[H]>忠实再现[H]>忠实再现[L]>同界[H]”(“同界[H]”和“同界[H]”分别要求高平调同词的右边界和左边界一致,“忠实再现[H/L]”要求底层表达的声调必须在表层表达得到完全相同的再现),则升调词根hə(长大)接无声调后缀na(həLH+na>həLnaH)的并行评估如下:候选项a、b、c违反了层级最高的“同界[H]”而首先被淘汰。候选项e、f分别违反了层级较高的“忠实再现[H]”和“忠实再现[L]”也被淘汰。候选项d虽然违反了“同界[H]”,但满足了所有较高层级排列的制约条件,因此成为优选项。优选论的特点是使各种不同的音系现象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使传统音系理论难以克服的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目前优选论已扩大运用到词法、句法、第二语言习得等研究领域。
出处:语言学卷 • 语音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