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技术经济学 • 学派、理论
词条 | 经济增长理论 |
释义 |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和条件的理论。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大体包括四种类型:(1) 英国科林·克拉克、美国库兹涅茨等汇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统计资料进行国民收入的测算,分析比较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及其变化。(2) 美国罗斯托避开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单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提出经济增长阶段论,把所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后又提出第六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3) 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在按固定不变的增长率增长的条件下,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所必须具备的条件。(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aul Romer,1955— )和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 )等人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各国经济增长的所谓内生增长理论,又称新经济增长理论。 出处:经济卷 • 技术经济学 • 学派、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和条件的理论。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大体包括三种类型:(1)英国克拉克(Colin G. Clark, 1905—1989)、美国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 1901—1985)等汇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统计资料进行国民收入的核算,分析比较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及其变化。(2)美国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 1916—2003)撇开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单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把所有社会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传统社会(即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3)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在按固定不变的增长率增长的条件下,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主要有英国哈罗德(Roy Forbes Harrod, 1900—1978)、美国多马(Evsey David Domar, 1914—1997)提出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美国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15—2009)及索洛(Robert M. Solow, 1924— )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英国的罗宾逊(Joan Robinson, 1903—1983)及卡尔多(Nicholas Kaldor, 1908—1986)提出的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经济社会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